Poor Little Things 可憐的小東西 2023

作為一位擁有完整學術資歷的寫作者,思坊卻未以學院時興的性別論述、少數族裔、國族認同、華語語系、在地性與全球化等等作為議題,引導評論,迅速累積文化資本。她人在美國,作品主要在臺灣發表,卻不像近年臺灣文壇那樣大量運用鄉土與歷史素材,以呈現性別、族群、語言的多元,或是階級與社會關懷,維持與主流的疏離。小說的非議題化、時空感的模糊化或極簡化,並聚焦於普世的主題:個人存在與自我價值,使得《可憐的小東西》成為一部不太容易被標籤化或類型定義的獨特作品。我想,這是極有意識的自廢武功,也是寫作者極高的自我要求。思坊收拾起學院利器的鋒芒,不靠議題或素材取勝,而是純粹以小說的敘事張力與人情演繹,直球對決。──陳允元

 

  異鄉人的後青春殘酷物語。鵝鴨染血宣戰,某些同性的暴戾唯有甚美或奇醜的女孩才懂得。華物招陰,思坊以敷裹蜜粉的字直寫破敗倉皇,主角們在與他者的拉扯張力間存在著。有承襲李黎《浮世》與章緣的古典旅美情調,亦有新世代的冷眼直率。 ──白樵

 

  借用大江健三郎的演講標題,「始自於絕望的希望」,上溯魯迅,「絕望之為虛妄,正與希望相同。」劉思坊演繹《可憐的小東西》亦可如是觀,人如螻蟻在全球自由跨境遷徙的當代,異鄉人與異鄉的碰撞,瓷器與鋼鐵的相遇,必須先求生存才有生活的奢望,先求失敗才有挺胸昂頭的榮光,是以一切的陌生、尷尬、侮辱、損傷、隔絕、恍惚,無一不是自作自受,煎熬到底也要奮戰到底,到了人鬼不分的境地,自然生出(女性?)自噬的勇氣,那覺醒的瞬間「就像突然撕破黑夜屏幕的一道閃電」。──林俊頴

 

 

re2003.jpg

Hide and Seek 躲貓貓 2015

「文壇令人驚豔的新聲, 用文字靈光構築生命不凡的城堡!」 (陳芳明)

「在《躲貓貓》中所探討的空間與情感課題,並不因為劉思坊的學術背景而艱深,反而是不艱澀也不黏膩的溫柔筆觸。以清新淡雅的文字和著每一個動作中或多或少情感面的隱喻,使這本散文作品讀來能細細感受到,作者(主角)在生活的細節裡,所感受到情感在空間裡的流動,和每個事件的發生、物件的出現都有其哲理、寓意。時而感傷,卻也戒不掉自由。讀著劉思坊的文字,亦能夠反思自己的生活,適合旅途中,也適合居家閱讀。無論以身體的行走或心靈寄託的移動來看,都是本適合對號入座,咀嚼再三的佳作。」 (謬誌茗 Muumuu Zine)

「若說寫作是對著「樹洞」說話,劉思坊的散文毋寧是直接窩進洞中,其以「躲貓貓」做為首本散文集名,不單是對書寫時所需的獨處時空之隱喻,更是將書寫一事藏成一則不輕易吐露的祕密。」 (自由副刊)

「需要多少勇氣,書寫者才能認真凝視這臨別的一刻呢?這種勇氣究竟是一種無情,抑或溫柔呢?」 (月落孤雲)